大银幕上,贾冰饰演的外卖员张大川在暴雨中狂奔,怀揣一张神秘彩票,这是《奇遇》的开场。
当他被卡车撞飞的瞬间,观众席传来几声轻笑。
穿越回1995年的张大川,看着墙上“香港回归倒计时”的标语,笨拙地掀起喇叭裤脚跳起迪斯科。
影院里的笑声却稀稀拉拉,如同影片结尾那场无人喝彩的烟花秀。
四天6586万票房,单日票房跌至1110万。贾冰这块喜剧金字招牌,在2025年炎夏骤然生锈。
012024年五一档,《末路狂花钱》横空出世。当所有人押注王一博的《维和防暴队》或杨幂的《火锅》时,贾冰带着五个东北老爷们儿,硬生生从大片夹缝中劈出7.81亿票房。影院里拍腿大笑的观众不会想到,仅仅一年后,同样的配方竟会彻底失效。
资本却已闻风而动。贾冰的片约如雪片般飞来:《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》《爸爸是外星人》《逆行人生》...不到一年连拍10部新片,喜剧劳模的名号响彻业内。
当《奇遇》宣布由《末路狂花钱》编剧马多执导,贾冰搭档小沈阳、李乃文等15位明星时,业界预测这将是暑期档的爆笑核弹。
上映首日,残酷现实给了所有人一记耳光。
28%的排片量,票房占比却仅有22%,上座率被同期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碾压近三倍。
更可怕的是次日票房断崖式下跌,四天累计勉强攀至6586万,最终票房注定无法覆盖1.5亿制作成本。
当贾冰在片中高喊“咱们要挣大钱”时,台词成了最刺心的反讽。
02《奇遇》的设定本有灵光,2025年的落魄外卖员与1995年的混混灵魂互换,两个时空的错位碰撞。
当贾冰顶着一头鸡窝发型,在录像厅里跳起机械舞时,前排观众确实爆出过笑声。
但第三场穿越戏开始,相同的套路反复上演:现代词汇惊呆古人、未来科技震慑今人,连小沈阳饰演的算命先生抖包袱的节奏,都与《末路狂花钱》里的神棍如出一辙。
致命伤藏在华丽卡司背后。
15位明星走马灯式出场:李梦饰演的初恋情人刚掀起情感波澜,就被杨皓宇的流氓团伙打断;于洋饰演的港商带着商战阴谋亮相,转眼被李乃文的便衣警察撞飞。
每个角色都像从不同剧本里抠出来的拼图,当贾冰在雨夜天台呐喊“我要改变命运”时,观众席有人悄悄点亮了手机,屏幕上正播放着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的短视频。
更讽刺的是,同期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用底层小妖的职场生存记狂揽5.74亿票房。
当鼬妖黄某为加班费怒踹山大王屁股时,影院里的打工人笑得前仰后合。
而耗资1.5亿的《奇遇》,特效经费都烧在了那场三分钟的穿越光效,却忘了喜剧最金贵的品质真诚。
猫眼数据揭开冰冷真相:《奇遇》63%的观众来自三四线城市,正是去年为《末路狂花钱》贡献最多笑声的那批人。
当贾冰在《奇遇》中再次掏出“买彩票暴富”的桥段,有观众在抖音吐槽:“这不就是《狂花钱》里兑奖本撕了重粘吗?”
过度曝光正在杀死喜剧演员的神秘感。
从2024到2025年,贾冰出演作品数量高达两位数,超市货架上的方便面包装都是他挤眉弄笑的脸。当演员成为流水线产品,再精湛的喜剧表演也会沦为机械重复。
更不必说那些仓促接拍的项目里,有多少是《奇遇》这样剧本都带着热乎打印味的急就章。
影片的宣发策略更显错乱。
主打“双向穿越”的科幻梗,吸引的却是中老年观众;抖音铺满“贾冰穿帮瞬间”话题,点击破2亿的热度下,评论区却挤满“看腻了”的抱怨。当制片方在高校路演现场发放免费票时,有大学生直言:“还不如去看小妖怪打工实录,至少妖怪不灌鸡汤。”
04《奇遇》的崩塌恰逢暑期档最残酷的对比实验:耗资5.7亿的《东极岛》明星云集,预测票房却从20亿跳水至6亿;而600人团队三年打磨的《浪浪山小妖怪》靠自来水冲上15亿预测。
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如此清晰,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。
贾冰在《奇遇》杀青宴上的醉语犹在耳畔:“观众就爱看这个!”此刻却成为最痛的领悟。当他在片中穿越到未来,看见自己成为喜剧大师的幻象,这个蒙太奇如今看来充满宿命感。
现实中的贾冰或许该学学陈佩斯,当《戏台》排片被压到2.2%,那位喜剧前辈抵押房产背水一战,最终靠观众“救救《戏台》”的自发呐喊逆袭至3.81亿。
票务软件里,《奇遇》的评分定格在7.9分,恰巧比《末路狂花钱》低0.3分。有影迷在长评区写道:“当贾冰第十次被车撞飞时,我忽然怀念起《狂花钱》里他蹲在烧烤摊前,数着硬币给兄弟买腰子的模样。”
影院走廊海报墙上,《浪浪山小妖怪》里鼬妖黄某正举着“我要休年假”的牌子咧嘴大笑。
观众永远渴望真诚的欢乐,而非流水线上的罐头笑声。
来源:柴叔带你看电影
嘉喜配资-2020炒股配资-最可靠的股票配资-十大杠杆炒股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